椎体成形术是应对治疗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一种微创手术,针对胸腰椎骨折,一般可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,简称PVP。简单来说,是通过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,达到强化椎体缓解疼痛、恢复椎体高的技术。而椎体后凸成形术,简称PKP,是通过球囊扩张椎体后,再向病变椎体内注入骨水泥,达到椎体强化缓解疼痛、恢复椎体高的技术。
椎体成形的分类和方法
椎体成形可以分为经皮椎体成形术(PVP)和PKP(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)
1、PVP
通过在患者背部做一约2mm的切口,用特殊的穿刺针在X线监护下经皮肤穿刺进入椎体,建立工作通道,将骨水泥注入椎体内稳定骨折椎体,防止进一步塌陷,缓解明显疼痛。
2、PKP
经过球囊扩张后再分次注入骨水泥,一方面球囊扩张后留下的空腔周围的松质骨得到压实,形成阻止骨水泥渗漏的屏障,同时分次注入骨水泥也降低了注入压力,减少骨水泥渗漏的风险。
PKP和PVP对比
PKP通过在椎体内置入特制的工具(球囊等)可以恢复椎体的高度,相对PVP,能更好地恢复椎体高度。
椎体成形的作用及适应症
临床作用
1、止痛
无论球囊扩张PKP还是传统的PVP,都具有确实可靠以及高效的止痛作用,还可以防止骨折椎体的进一步压缩、塌陷。临床经验也同样证实PVP和PKP有相当惊人的早期止痛作用,患者总体满意率在80%以上。对骨折复位和纠正脊柱后凸畸形,球囊扩张PKP优于传统的PVP。
2、减少并发症
PVP手术时间约30分钟,术后24小时患者即可在腰围固定保护下离床恢复正常生活,降低了骨折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。由于患者早期活动,避免了长期卧床带来的诸如坠积性肺炎、压疮、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护理上的不便,避免了长期卧床导致骨量丢失从而出现废用性骨萎缩的恶性循环。后期还可以预防椎体压缩和后凸畸形引起的背部疼痛、腹胀不适甚至直立困难等症状。
适应症
1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:这是椎体成形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。
当骨质疏松导致椎体骨密度降低、骨骼变得脆弱,在日常活动中如弯腰、咳嗽、打喷嚏、提举重物等轻微动作就可能引发椎体压缩性骨折,出现持续性或剧烈的疼痛,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,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缓解疼痛,增强椎体稳定性,帮助患者恢复活动能力。
2、椎体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骨转移:如骨髓瘤、椎体血管瘤以及肺癌、乳腺癌、前列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的椎体溶骨性破坏、病理性骨折或不稳定的椎体,可导致难忍的疼痛、脊柱不稳定甚至神经压迫症状,椎体成形术能缓解疼痛、增强椎体强度,减少并发症的发生。
3、其他:少数新鲜的椎体爆裂性骨折、椎体血肿等,在符合一定条件下也可考虑进行椎体成形术。
椎体成形器械